媒体报道
主页 > 团队 > 媒体报道
核心DNA“技术+资本”领衔英飞尼迪在华复制“玛雅孵化器”
2014/1/24 0:00: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从上海金山卫火车站驱车4.5公里来到山阳镇的红旗东路,这里原本有一处废弃多年的纺织厂老厂房,近日这座修缮一新的老厂房重新挂起了招牌,成为创业孵化器“星之文华·创苑”(下称“创苑”)的基地,原本的荒芜也被现在崭新的一栋办公楼和三栋厂房所替代,内部5000多平方米的孵化场地及相应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正在静静地等待孵化企业的入驻。

  基地由金山区政府(创业金山引导基金)、英飞尼迪和盛世投资共建及管理,将通过“基金+基地”的模式,孵化在中国的早期高科技企业。

  事实上,今年是来自以色列的英飞尼迪集团进入中国的第11个年头,对于创始合伙人高哲铭(Amir Gal-Or)而言,这家外资基金不是进入中国的先行者,但它无疑是在这个市场扎根最深的。

  尝试超过20种商业模式

  “过去我们在中国市场尝试了超过20种的商业模式,最后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高哲铭告诉记者,“政府给予我们平台,我们把自己的投资特色发挥出来,双方的这种合作被证明是成功的,那就该把这种模式延续下去。”

  英飞尼迪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其旗下19只基金管理着超过50亿人民币和7亿美元的资金,其中有17只基金在中国,是在中国所有外资基金中拥有最多数量人民币基金的机构。

  在中国的这些基金都有一个相同之处,即均能看到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影子,包括苏州、成都、宁波、济宁、天津、石家庄、重庆等地。

  对于和地方政府合作设立人民币基金这件事,高哲铭有自己的想法。“外界很多人都对我们有误解,认为我们总是喜欢和政府捆绑在一起,但其实这是我们一开始寻求基金落地的一个方式。”高哲铭坦言,“刚进入中国时,我们看到各地政府拥有大量的资源,不论对于基金还是被投企业而言,无疑有着极大的扶持作用。这些资源应该很好地被利用起来。”

  2004年英飞尼迪与苏州工业园合作成立了第一家获得中国政府批准的中外合作非法人制创投基金,这只基金完成了2个中国本土投资项目和4个收购海外资产投资项目,借此英飞尼迪逐步打开了中国市场。

  但他同时也强调,随着在中国落地的深入,英飞尼迪并没有一味地依靠政府资源,自身其实也在逐渐拓展其他类型的LP(有限合伙人)。类似以色列最大的多元化产业集团——IDB集团、美国ACCESS工业集团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等大型机构投资者目前都是英飞尼迪的LP。

  此外,英飞尼迪在中国境内的各只基金还采用了协同投资的模式。对此,高哲铭解释道,这是英飞尼迪在投资上与其他本土化基金最大的不同之处。

  “不同基金拥有不同的资源,如果能进一步地整合这些资源对于被投企业来讲是种福音,但前提必须是不同基金之间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英飞尼迪内部人士透露,在一些较大数额项目的投资中,有50%~60%比例的项目都是以协同投资的方式来做,以此来发挥效应最大化。

  中国版“玛雅孵化器”

  英飞尼迪的一位LP告诉记者,与其他外资基金有所不同的是,英飞尼迪的“技术+资本”模式是吸引他们最终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两者的结合能便于产业布局,较之单一的投资功能更有吸引力。”他说。

  “技术+资本”是英飞尼迪的核心DNA,高哲铭强调,除资金外,帮助企业引入成熟的技术可以推动其快速发展,而此次参与创苑的建立及后期管理则是试图将这种基因发挥最大化的一种方式。

  在以色列已有多年孵化经验的玛雅孵化器是一个重要的参照范本。

  资料显示,玛雅孵化器是以色列最大的创业孵化器,针对早期阶段企业投资的技术孵化,目前在以色列工贸部认证孵化器中孵化了全国超过30%的早期项目。

  玛雅孵化器的具体做法是,为加入其中的技术型创业企业提供财务投资、业务工具和支持服务等帮助,不仅在企业创立初期就开始投资,而且在其投资的企业后几轮的投资中提供财务资源,进行再投资。同时帮助企业建立品牌,进行营销推广,手把手地帮助创业者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提高业务强项,开拓潜在市场。

  目前在玛雅孵化器内,每年都有几十家企业被孵化出来,已成功孵化了包括Applisonix、B-nano、Mep及Surgix等众多的早期科技类企业,其中不乏被微软等巨头并购的孵化项目。

  玛雅孵化器在以色列的成功,让高哲铭有底气将这种孵化的模式复制到中国市场。

  具体的做法上,高哲铭提到,除了孵化的理念和投资的手段相同之外,比如在玛雅孵化器中的项目有30%由投资机构介绍,这种模式也会在创苑的操作过程中沿用下去。

  目前创苑首批孵化的两家企业由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中国电信天翼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推荐,很快将择日入驻。同样地,从创苑孵化的企业后续还会得到英飞尼迪地方基金及产业基金的投资。

  但高哲铭也提到,这种复制不是单一地照搬全抄,更多的还是会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做调整。“玛雅孵化器更注重技术,但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会更多地偏重于产业及资源。”

  此外,他提到,在孵化过程中会将一些技术型的潜力项目与以色列知名学府和美国常青藤院校技术转移中心合作,通过与顶尖科学项目的交流来获得对这项技术的准确评价,并联手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下属产业研究院,将科技成果进一步转移转化。

  在高哲铭看来,要真正避免国内不少孵化器以租金收益为盈利模式的问题,需要紧扣从孵化到基金到基地到产业的4个环节。其中,技术孵化是根本,基金则对孵化企业进行接力和放大,基地起到对孵化、基金及产业的物理集聚效应,而产业则必须扶持和反哺孵化、基金及基地,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闭环系统。

Copyright © 2013 Infin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归英飞尼迪所有 沪ICP13040265号-1